渔歌漫校园 淮韵润青春
日前,江苏海洋大学礼堂内灯火璀璨,掌声如潮。 由盐城市射阳县淮剧团带来的现代淮剧《我家住在渔歌村》在此精彩上演。作为“高雅艺术进校园·戏曲名作高校巡演”的重要一站,活动以“讲座+演出”的创新形式,为师生呈现了一场融合传统韵味与时代精神的文化盛宴。
日前,江苏海洋大学礼堂内灯火璀璨,掌声如潮。 由盐城市射阳县淮剧团带来的现代淮剧《我家住在渔歌村》在此精彩上演。作为“高雅艺术进校园·戏曲名作高校巡演”的重要一站,活动以“讲座+演出”的创新形式,为师生呈现了一场融合传统韵味与时代精神的文化盛宴。
2025年11月的厦门,金鸡百花电影节的星光点亮。盐城带着“Nice盐城·短剧之城”的雄心,《候鸟人》《粉墨》《老爹面子仗》《再见董永》四部短片集中亮相国内电影界的最高平台。11月12日,“金鸡报晓之夜”,盐城向全国电影人发出最诚挚的邀请。11月13日,四部短
“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,芬芳美丽满枝桠……”这首蜚声世界的民歌,在水乡盐城建湖的阡陌街巷间,正以“淮歌潮唱”的新演绎方式悠悠回荡。
10月17日下午,第八届上海(浦兴)淮音艺术节在浦兴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拉开全新帷幕。本届艺术节以 “浦韵共兴生”为主题,通过跨界融合、沉浸体验、数字赋能等方式,让传统戏曲焕发时代光彩,让非遗艺术走进百姓生活,打造一场全民参与、全域联动、全龄共享的戏曲文化盛
她和老公公居住的老房子已在五月份卖给了我们,搬到了老公大哥家,三层自建的带院子的楼房,一起居住。
10月17日,第八届上海(浦兴)淮音艺术节在浦兴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拉开全新帷幕。本届艺术节以“浦韵共兴生”为主题,通过跨界融合、沉浸体验、数字赋能等方式打造戏曲文化盛会。
9月28日泰州殡仪馆外,上千戏迷自发合唱《牙痕记》选段,“一见牙痕痛断肠”的旋律盖过风声,连维持秩序的保安都红了眼眶。当戏曲界还在哀叹“名家凋零、传承断层”,81岁的陈德林带着他开创的“陈派”艺术离去,却用60年艺术生涯证明:传统戏曲从不会真的消亡,只要有人守
“十年不见亲娘面”——殡仪馆外500多号人突然齐唱,嗓子哭劈了叉,手机录下的视频里全是颤音。9月28日那天,泰州雨下得不大,可没人撑伞,怕挡了灵车,也怕挡了最后一声“陈派”。
粉黛戏游嘉年华活动时间10月1日-8日✅活动内容我和我的祖国:国庆节专属歌舞演艺,用歌声与舞蹈传递爱国情怀,点燃节日氛围。揽月盛典(10月1日):《飞天探月舞》《千里共婵娟》《惊鸿舞》等古韵节目轮番上演,带观众从当代穿越至古代中秋夜,解锁别致视听盛宴。唐宋奇匠
这是天地的馈赠:582公里海岸线、近海平均风速超7.6米/秒,年均逾2280小时的光照——盐城追风逐日,不负自然禀赋,新能源并网容量在长三角率先突破2000万千瓦,产业向新“风生水起”,跻身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。
暮夏初秋,候鸟南飞拉开帷幕,盐城黄海湿地迎来一年中最绚丽的时节。作为全球九大迁飞通道中最繁忙一条——“东亚—澳大利西亚”的重要驿站,每年数百万候鸟在此“集结”,上演一幕幕“鸟浪”奇观。
2025年九月,那个消息啊,来得太突然,陈德林老师走了,八十一岁,说句心里话,我们这些听他戏长大的,心里空落落的,就好像少了点什么,一下子,一个时代就过去了。
淮剧《我家住在渔歌村》,是一部极具地域特色的原创渔村题材现代戏。故事发生在苏北黄海边上的渔歌村,渔民笑开怀对渔歌爱得深沉,几十年来不仅自己痴迷演唱,还自费组建民间渔歌艺术团,走村串户传播渔歌文化。然而,在现代市场化浪潮的冲击下,渔歌艺术团陷入困境,举步维艰,甚
淮剧作为地方特色剧种,在新时代展现出鲜明的育人功能和独特的艺术价值。《燃尽硝烟》取材于抗日名将陈中柱将军及其夫人王志芳的真实事迹,讲述了陈中柱在抗日前线英勇作战、营救战友,直至在蚌蜒河激战中壮烈牺牲的历史片段。其后,王志芳在身怀六甲之时,携女闯入敌营,索回丈夫
海老弄堂的清晨,若听见广播里飘出熟悉的建湖腔,那一定是淮剧在唤醒沉睡的乡愁。沈巍谈及家乡戏时眼含热泪的模样,道出了多少盐城人与淮剧的不解之缘 —— 这门发源于苏北里下河地区的艺术,早已超越戏曲本身,成为连接故土与异乡的情感纽带。